广东名人大全-P43
招子庸(1793—1846),原名功,字铭山,号明山居士。广东南海横山乡(今广州石井镇)人。清代文学家。他出生于书香之家,其诗文造诣颇深,亦善画工笔画,且精通韵律。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举人,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,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。其间,招…详情 ▷
何玉成(生卒年不详),名琳,号琢石。番禺慕德里司萧岗乡(今广州市白云区)人。嘉庆二十二年(1817)秀才。道光十一年(1831)举人。早年家贫,以教书为生,并在乡组织怀清社学,维护地方治安,经年不懈,卓有成效。鸦片事起写有《辛丑首夏书事》等诗,揭露帝国主义…详情 ▷
伍观淇,字庸伯(旧名冠球),1886年生于广东番禺县南浦村(今广州市白云区神山镇南浦乡)。伍观淇祖上是耕田人家。观淇6岁入私塾读书,16岁时考入两广高等学堂。后来因参加一次涉嫌反清的,被校方除名,故没有毕业于此学堂。稍后,伍考入广州将弁学堂。将弁学堂学生要…详情 ▷
陈锦涛(1870~1939),字澜生。广东南海槎头(今属广州市)人。幼年入香港皇仁书院就读,毕业后留校任教员。光绪二十四年(1898)入天津北洋大学堂学习,毕业后留校任教。1901年赴美国留学,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和社会学系。190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。…详情 ▷
陈绍儒字师孔,黄歧泌冲沙凤村(今属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)人。明嘉靖十七年(1538年)进士。历任户部主事、员外郎、郎中,湖广按察司副使,谪福建泉州知府同知,转江西南昌知府,升广西按察司副使、福建参政,补四川参政,转四川按察使,升广西右布政使,补云南左布政使,…详情 ▷
苏卧农(1901~1975),原名苏文,祖籍番禺县石井乡鸦岗古料村(今白云区石井镇),后迁居今花地街花地村。苏卧农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(1901),他10岁时才开始在花地罗建侯私塾读书,11岁便在家中随张步云老师读书并习字绘画。民国4年(1915),芳村花…详情 ▷
甘先(1824~1855)字广高,番禺鸦湖乡岗尾村(现属广州白云区)人。祖辈以务农为业。清道光二十年(1840),英国发动了对华侵略的“鸦片战争”。翌年1月,英侵略军进犯虎门,攻占大角、沙角炮台,后又驱兵占领广州越秀山的四方炮台,包围广州城。清将奕山向敌人…详情 ▷
梁镜鸿(1931~1989)梁镜鸿,1931年7月生,广东省南海县人,。1949年10月广州解放,正在岭南大学历史系读书的梁镜鸿放弃学业,投身革命,参加广州市三元区的军管会工作。1950年2月,梁镜鸿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,1954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。19…详情 ▷
陈年伟,1935年4月生,1951年4月参加工作,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1年起先后任广州市芳村区团委干事、广州市郊区团委干事、团委宣传部长。在参加广州市郊区土地改革工作中,被市委授予土改复查二等功臣。1959年任中共江村区委办公室干事。196…详情 ▷
谭钜添,1952年生,初中文化,广州市江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。谭钜添从1975年带领6名知青创办养鸡场开始,经过20多年的创业,由单一的养鸡业发展成拥有总资产2亿多元、工农业总收入6亿多元、创利2000多万元、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,拥有员工630多人,其…详情 ▷
戴桂波,1930年10月生,小学文化,白云区人和镇人和村人,中共党员。曾任人和公社(镇)文化站站长、广州市郊区(白云区)第14届文联副主席,1991年3月退休。戴桂波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群众文艺创作,是一位乡土文艺作家,其作品体裁遍及戏剧、曲艺、诗词、…详情 ▷
李治元,1935年4月生,本科学历。1952年10月参加工作,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84年6月任郊区区委副书记。1985、1987、1990年任中共广州市郊区第四、第五、第六届区委书记。1993年4月至1995年6月任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。199…详情 ▷
罗惠琼,女,1935年8月生,1952年9月参加工作,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92年退休。退休前为三元里小学校长、党支部书记。罗惠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团结知识分子,深入教育第一线,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,使三元里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。从1985~19…详情 ▷
唐世民,1937年10月生,196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,同年分配在湖北省黄石市华新水泥厂工作,曾参加援助阿尔巴尼亚爱尔巴桑水泥厂专家组。现任广州石井水泥公司总工程师。唐世民1993年调广州石井水泥厂任扩建办总工程师,负责70万吨水泥生产线的筹…详情 ▷
邓捷,女,1947年生,初中文化,助理农艺师。邓捷是一名种菜专业户,她认真钻研科学知识,实行科学种田,成功试验出以人工授粉保花结果种植大顶苦瓜、秋植3号杂交一代番茄等一套科学培育蔬菜新品种的经验。为了丰富市民的菜篮子,她承担起省、市科研部门下达的试种蔬菜新…详情 ▷
徐维扬(1887~1952),字瑞甫,新华镇三华村人。祖父徐俊贤,曾参与太平天国起义,后回家务农。父徐朗耀,清末武秀才,后从商,常以太平天国故事训勉后人。徐维扬曾自述:“自幼习闻洪天王故事,革命思潮,一触即发。”后来,他进入广州培英学校接触了西方思想,对孙…详情 ▷
夏重民(1885~1922),赤坭西边村人,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,其父母将他送广东孤儿院收养。初就读于广州义育小学,后入广州广府中学,因经济所迫,中途辍学,在义育学堂任教。重民鉴于“国人素文弱,民智鄙塞”,于业余参与提倡体育,创设书报社、商业学堂等活动,在社…详情 ▷
洪天贵福(1849年11月23日1864年11月18日),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。广东花县人。初名天贵,后加“福”字。登极后,玉玺于名下横刻有“真主”二字,清方又误称为“福瑱”。生母赖莲英、清代广东省广州府花县官禄布村人。1864年7月天京失陷,洪天贵福逃…详情 ▷
赖莲英,又名赖氏妹。轩辕黄帝168代孙女,赖叔颕国君第112代孙女。广东花县人。洪秀全在金田起义时,他的妻子,也就是后来封为又正月宫的赖莲英。跟随洪秀全入广西桂平揭竿起义,协助天王训练女兵成为洪秀全之好助手,女兵将领。人物生平清朝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七日,清…详情 ▷
赖汉英(1813~1908),炭步赖屋村(今炭步镇民主村)人。他出生于农民家庭,颇通文史,兼知医理,且擅长武艺,村中不少人拜他为师。汉英是洪秀全的妻弟,曾参加广西金田起义,任内医,授职同军师。咸丰二年(1852)十一月,升殿右四指挥,始独领一军。咸丰三年二…详情 ▷
黄阁村麦姓始祖。南宋咸淳九年(1273),中原汉人南雄珠玑巷麦必达兄弟5人携眷南迁黄阁定居,是为麦氏黄阁始迁祖,也是南迁黄阁的开山鼻祖。必荣一脉后迁东莞,祠在乌沙,官至奉政大夫、再升朝议大夫。麦必达,字尚礼,在黄阁垦荒、筑堤、护田。麦必秀,字尚义,官至江西…详情 ▷
南沙开村朱姓始祖。朱中阳的祖父朱羡,号粤山,原籍徐州古丰郡。因护送宋帝赵罡南下,到新会崖山勤王。宋亡,朱避居东莞归德山门(即今宝安福永镇),死后与赵氏合葬于新安上山门叶姓村后山。朱中阳迁居南沙深湾村约在元代至顺年间(1330年左右),距今约有680年,传至…详情 ▷
黄阁大塘村李姓元代始祖(1341—1403),字公用。后裔至少有26代数千人分布在黄阁大塘村及国内外,其中现居大塘村的就达3000人之多。其墓位于黄阁大塘村大仁山,建于元代,原墓碑已毁,1997年秋重修,新碑书“显四世祖敬达李公之墓”,墓穴保存完好。…详情 ▷
据传,罗氏族人于南宋建炎元年(1127)从中原南迁广东南雄珠玑巷,再而南迁番禺罗边、傍岗、罗家,继迁往东莞厚街。明朝天启年间(1621—1627),罗文秀从东莞县厚街出发,以贩卖小食麻糖为生,游走四乡,随后到今南沙大岭界村定居,建立村落。是南沙罗姓之祖。罗…详情 ▷
吴祖胜,鸦片战争抗英爱国烈士。南沙横沥镇人。1839年,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,为加强珠江口沿线防备,招募渔民、疍户壮丁5000人。横沥村民吴祖胜、张凤、赵某,出于爱国义愤参加壮勇。初驻南沙大角山炮台,继调至虎门参与烧毁鸦片,后在鸦片战争的抗英战斗中壮烈牺牲…详情 ▷
朱灿华,大革命时期革命烈士。南沙区塘坑村的朱灿华、朱建勋、朱倩如,板头村的黎本生、黎维新,东井村的黎七凡,林傍岭村的罗良,于1925年1月由东莞县农民协会选送赴广州参加农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。同年2月结业回乡,以塘坑、板头、东井、林傍岭等村为据点,发动群众成…详情 ▷
黄阁大井村张姓始祖,南宋时人。至今子孙不断繁衍达数万人,遍及黄阁大井、乌洲、亭角、蕉门等村以及番禺石碁镇石岗村等地。大井村大井村位于黄阁镇的西南面,是黄阁镇城镇中心村之一,由大井旧村、南湾村两个自然村和一个中心村组成,是一个全征地村。全村共分22个生产队。…详情 ▷
钟玉岩(1155~1225),本名启初,字圣德,号玉岩,番禺县萝岗坑村(现广州市萝岗镇)人。祖籍河南开封,其曾祖父曾任广东防御史,辞官后在从化县郁洞定居。1163年举家迁到番禺县萝岗坑村永保里居住。其父钟遂和曾任浙东廉访司经略使,后升任户部司判宣议郎之职,…详情 ▷
李鳌峰(生卒年月不详),又名化龙,字百熙。番禺县鹿步司(即今广州市黄埔区夏园村)人。李鳌峰的父亲李茂魁曾任浔州府同知。李鳌峰生性聪慧,12岁便能诗文,远近闻名。李鳌峰师从陈白沙学习时,已补诸生,后来以岁贡的学位赴京考试未中,便乘漕船南归。李鳌峰在归途中,常…详情 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