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名人汪敬熙介绍
汪敬熙,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,山东济南人,1968年6月30日卒于美国威斯康星州,终年70岁。
汪敬熙简介
汪敬熙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,与傅斯年等同为新潮社的主要成员,在《新潮》上发表短篇小说,并参加新文化运动。短篇小说《雪夜》表现了对苦难的妇孺的同情,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,是其代表作。1920年赴美留学。1923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,先后任河南中州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北京大学教授。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。1948年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。1953年后在美国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进行研究工作。
汪敬熙学术贡献
汪敬熙在生理心理方面造诣精深,他在学术上的贡献有三点:
(一)研究白鼠活动与性周期的关系,发现雌白鼠的活动有四日周期的变化,雄鼠则无。观察证明雌鼠活动周期的变化是由于性周期所致,而性周期的产生则是由于卵巢内分泌的卵巢素而引起的。
(二)研究皮肤电反射,证明皮肤电反射是由于汗腺的分泌,与意识现象毫无关系。皮肤电反射是由各种刺激诱发出的动作电位。它有五个兴奋性中枢,也有五个抑制性中枢,其最后通路为脊髓交感柱中神经元集团。
(三)研究两栖类胚胎行为,将两栖无尾类三种蛙游泳行为的发育分为三期六个阶段,即无动作期、向侧弯曲期、S形反应期、直线向前游泳期、控制游泳方向期、维持身体空间常态期。
汪敬熙作品介绍
《雪夜》
汪敬熙
雪夜吞食了一些声音
如果你喊我,在那么远的地方
喊我,我会在第一场春雨里
找到吐绿的骨骼。而今夜
我无从得知,你的思念
是不是蛰入了白雪的毛孔
或像传说中的那只银狐
留下一串脚印,让我痴迷
但我可以想像,你清纯的目光
撞在雪花上,叮当作响
汪敬熙主要论著
《皮肤电反射和情绪测量》(1930)《生理电学在心理学上之应用》(《清华周刊》,38卷五期,清华大学,1932年);《中国心理学的将来》(《独立评论》,40期,1933年);《答潘菽先生“关于心理学的预言”》(《独立评论》,49期,1933年);《科学方法漫谈》(1938);《行为之生理分析》(独立出版社,1944年)《汗腺分泌的神经调节》(1964)等。
汪敬熙补充介绍
汪敬熙(1898年7月7日-1968年6月30日),中国现代生理心理学家,山东济南人。
汪敬熙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,与傅斯年等同为新潮社的主要成员,在《新潮》上发表短篇小说,并参加新文化运动。短篇小说《雪夜》表现了对苦难的妇孺的同情,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,是其代表作。1920年赴美留学。1923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,先后任河南中州大学、中山大学、北京大学教授。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。1948年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。1953年后在美国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进行研究工作。
1968年6月30日卒于美国威斯康星州,终年70岁。
“汪敬熙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,请点我纠正/更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