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中名人陆龟蒙介绍
陆龟蒙(?—约881年),字鲁望,自号天随子、江湖散人、甫里先生,长洲(今江苏省苏州)人,唐代诗人、农学家。
陆龟蒙举进士不第,曾作湖、苏二州刺史幕僚。后隐居松江甫里(今江苏吴县甪直)。约中和元年(881年),陆龟蒙去世。光化三年(900年),唐昭宗下诏,追赠为右补阙。
陆龟蒙与皮日休齐名,人称“皮陆”。其诗求博奥险怪,七绝较爽利。写景咏物为多,亦有愤慨世事、忧念生民之作,如《杂讽九首》《村夜二篇》等。文胜于诗,《四舍赋》《登高文》等均忧时愤世之作。小品文写闲情别致,自成一家。著有《耒耜经》《吴兴实录》《小名录》等,收入《唐甫里先生文集》。
陆龟蒙人物生平
陆龟蒙小时候就很聪明开悟,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。通晓《六经》要旨,尤其精通《春秋》,擅长写文章,尤其能言谈说笑。
咸通六年(865年),陆龟蒙到睦州,拜谒刺史陆墉。
咸通七年(866年),陆龟蒙作《送董少卿游茅山》诗。
咸通九年(868年),陆龟蒙应试进士未中。
咸通十年(869年),皮日休到苏州作苏州刺史崔璞的从事。同年,陆龟蒙与皮日休结识,彼此唱和,并称“皮陆”。
咸通十一年(870年),陆龟蒙至杭州,与颜荛结交。同年,作《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》诗。
咸通十二年(871年),陆龟蒙编著《松陵集》。
咸通十三年(872年),张搏到湖州任刺史,陆龟蒙作为张搏的幕僚跟随前往。此后,又跟随张搏前往苏州任职,前后大概三年左右。 此后,他不再追求功名,回到了故乡松江甫里(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),过起了隐居生活。 每当寒暑适可,身体没什么毛病,他就乘上小船,挂上篷席,带着书卷和茶灶、笔床、钓具,鼓棹鸣榔,在三万六千顷的太湖里,水天一色,直进入空明境界。有时也来往于其他水域,所到的地方稍不如意,就马上离开不停留。自称“江湖散人”,又号“天随子”“甫里先生”,曾说自己就是汉涪翁、渔父和江上丈人。
乾符二年(875年),陆龟蒙作《筑城词》诗。
乾符三年(876年),陆龟蒙作《郁李花赋》诗。
乾符四年(877年),圆载上人回日本,陆龟蒙前往送别。
乾符五年(878年),作《丁隐君歌》。
乾符六年(879年),撰写《耒耜经》。同年,作《记稻鼠》文,《小鸡山樵人歌》诗,并编著了杂文集《笠泽丛书》。
中和元年(881年),作《自怜赋》及《笠泽丛书》自序。同年,朝廷把他作为高士征召,陆龟蒙不肯前往。随后,陆龟蒙的几位好友在朝中上书,建议召拜陆龟蒙为左拾遗,但陆龟蒙未等接受任命就去世了。
光化三年(900年),韦庄上书,请求表彰陆龟蒙及孟郊等十人,唐昭宗下诏,追赠为右补阙。
陆龟蒙轶事典故
一日皮日休在家闲坐,好友陆龟蒙前来拜访,推杯换盏,茶余饭后,二人漫步在村头的小溪边,谈笑风生,心情舒畅。皮日休触景生情,诗兴油然而生,见溪水映着翠竹轻轻摇曳,落叶片片顺流而下,即兴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:“数曲急溪冲细竹,叶舟来往尽能通,草香石冷无尽远,志在天台一遇中。”皮日休笑着对陆龟蒙说:“我的诗中有三味药名,请你猜猜看。”陆龟蒙听后微微一笑,暗自佩服其诗文严谨致密,首尾相顾,玄机暗藏,隐而不显。陆龟蒙略加思索,不慌不忙地说:“你的三味中药名应该是藏在上句诗的诗尾与下句诗的诗头,将它们串联起来合读即是药名,应该是竹叶、通草、远志。”皮日休听后大加赞赏,佩服至极。
陆龟蒙也不甘示弱,接着说:“陆某不才,也赋诗一首,请君点拨,诗中也有三味中药。”说完随口吟出一首七言绝句:“桂叶似茸含露紫,葛花如续蘸溪黄,连云更入幽深地,骨录闲携旧猎郎。”皮日休听后油然而敬之,认为陆龟蒙的诗浑然一体,手法独特,亦巧设玄机,不由得一笑,随口答道:“你的三味中药名应该也在两句诗的衔接处,即紫葛、黄连、地骨是也。”
相传,陆龟蒙在太湖边养有斗鸭一栏,有个宦官从长安出差到杭州,经过陆龟蒙的养鸭场,用弹弓打死了一只绿头鸭。陆龟蒙想杀杀他的威风,就大声说:“啊呀!这只鸭子是会说人话的,苏州府正准备把它进献给皇上,你把它打死了,你说怎么办?”那宦官很害怕,赶紧掏出金子作为赔偿。临走,宦官问道:“这只鸭能说什么话啊?”陆龟蒙说:“它常常叫自己的名字,鸭鸭鸭。”宦官哭笑不得。陆龟蒙把钱还给了他,笑道:“我开个玩笑。”宋代的苏东坡听说了这个故事,特地写了一首诗:“千首文章二顷田,囊中未有一钱看。却因养得能言鸭,惊破王孙金弹丸。”
陆龟蒙家的鸭子,既吃稻谷也吃螺蛳,荤素搭配得好,参加斗鸭活动又锻炼了身体,因此,鸭子们体格健壮,不柴也不肥,煮熟后以卤糟之,又香又嫩,味道绝佳。有时,鸭肉吃完了,但酒席未散,陆龟蒙的妻子蒋氏灵机一动,把桶里准备丢弃的鸭内脏清洗出来,切丁与白果共煮,香浓可口,勾人食欲。久而久之,蒋氏烹饪的鸭与鸭羹,因出于甫里和“甫里先生”家,世人便称之为“甫里鸭”和“甫里鸭羹”。
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陆龟蒙有田数百亩,屋三十间,其田地势低下,雨季积水,便与江水连成一片,常因歉收而食不果腹。于是他经常身负小筐铁锨耕耘劳作,非常辛苦,有人讥笑他太劳累了,他回答说:“尧舜因辛劳而又黑又瘦,禹手足都磨出了老茧。他们都是圣人,我只是一个普通人,敢不勤劳吗?”
陆龟蒙有一个习惯,只要发现哪本书中有错谬之处,立即提笔修改;借别人的书,那些装订有损坏的,他重新装订好,有文字谬误的,他就勘正。
陆龟蒙嗜茶,在顾渚山下买了个小茶园,不是为了牟利,他收取茶叶作为田租,只为了自己饮茶使用。他在喝茶时自己评定等级,同时,他还把附近适宜烹茶的好水,比如惠山泉、虎丘井、松江等地的水进行对比,评定优劣。
陆龟蒙历史评价
唐代诗人皮日休《松陵集序》: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,以其业见造凡数编。其才之变,真天地之气也。近代称温飞卿、李义山为之最,俾生参之,未知其孰为之后先也。
唐代诗人吴融《奠陆龟蒙文》:大风吹海,海波沧涟;涵为子文,无隅无边。长松倚雪,枯枝半折,挺为子文,直上巅绝。风下霜时,寒钟自声,发为子文,铿锵杳清。武陵深阒,川长昼白,间为子文,渺芒岑寂。豕突鲸狂,其来莫当;云沈鸟没,其去倏忽。腻若凝脂,软于无骨。霏漠漠,澹涓涓,春融冶,秋鲜妍。触即碎,潭下月;拭不灭,玉上烟。
五代文学家王定保《唐摭言》陆龟蒙,字鲁望,三关人也。幼而聪悟,文学之外,尤善谈笑,常体江、谢赋事,名振江左。居于姑苏,藏书万馀卷,诗篇清丽,与皮日休为唱和之友。
金末文学家元好问《论诗绝句三十首》:万古幽人在涧阿,百年孤愤竟如何?无人说与天随子,春草输赢较几多。
明代诗人吴宽:鲁望,吴人也。吴之诗,自鲁望首倡,盛于宋,尤莫盛于元。然其人多生于季世,身虽隐,其时则穷,则其诗亦悲而已。予尝读而伤之。
明代名臣、文学家王鏊:昔之隐者,邑里影响昧昧,惟恐闻于人,若诗则有不能自已者,而陆鲁望、魏野、林逋尤喜为诗,其于世之兴衰、理乱、毁誉、得失、荣辱、进退,一切抹杀,而独玩志于烟云泉石之间,其词冲淡幽深,而其名特煜耀。在人者,盖世方卓行之为贤,而夫人者高擦,揭已以警动流俗,万乘诣而不见,千金召而不屈,其迹奇,其声垣赫,而流于人人。
明代诗论家许学夷《诗源辩体》:王摩诘、韦应物,白首仕宦,日与风尘车马为伍,乃其诗洁净萧散,殊无一滓秽语;陆龟蒙托迹隐居,假与云山烟水相亲,而其诗怪恶奇丑、反不得中人趣。观者当取其心,无论其迹。若日限于时代,然则晚唐岂无正变耶。
明代文学家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陆鲁望江湖自放,诗兴宜饶,而墨彩反复黯钝者,当繇多学为累,苦欲以赋料入诗耳。陶潜诗胸中若不著一字者。弘景识字多,吮毫弥拙矣。参三隐君得失,可证林下吟功。
清代诗人朱克生《唐诗品汇删·七言律》:陆龟蒙另具清逸之慨,开宋人通衢也。
清代诗人李重华《贞一斋诗说》七言律古今所尚……陆鲁望自出变态,觉苍翠逼人。
清代诗人沈德潜《唐诗别裁》:龟蒙与皮日休倡和,另开僻涩一体,不能多采。
清代黄叔灿《唐诗笺注》:鲁望诗最多,时有佳句,而率笔亦甚,晚唐习气如此。
清代文学评论家潘德舆《养一斋诗话》:陆鲁望古风律体,不散漫则凑帖,佳诗甚寥寥;每览其诗,仓卒惟恐不尽。然有二绝句可喜,皮袭美不能为也。“陵阳佳地昔年游,谢朓青山李白楼。惟有日斜溪上思,酒旗风影落春流。”“且将丝?系兰舟,醉下烟汀减去愁。江上有楼君莫上,落花随水正东流。”“素蘤多蒙别艳欺,此花端合住瑶池。无情有恨何人见?月晓风清欲堕时。”而人以皮、陆为晚唐高手,且谓皮、陆为唱和劲敌。
清代官员蒋超伯《通斋诗话》:陆甫里之风致,似较袭美为优。五言如“分野垦多蹇、连山卦少亭”、“匹夫能曲踊,万骑可横行”、“砚拔萍根洗,舟冲蓼穗撑”、“短床编翠竹,低几凭红柽”……七言如“清樽林下看香印,远岫窗中挂钵囊”、“庭前有蝶争烟蕊,帘外无人报水筒”、“繁弦似玉纷纷碎,佳使如鸿一一惊”、“登山凡著几纲屐,破浪欲乘千里船”……凡此诸联,澹冶之间,仍寓冲融之态,不似袭美一味幽奇也。
清末民国报刊活动家宋育仁《三唐诗品》:其源出于杜子美、韩退之,极力驰骋,排比为多,精意为文,时发深抱,然如祜树生秋,已无风采。夫其散漫渔樵,流连酒茗,天情自朗,故发语犹超。《五歌》《二遗》,独深寄托,开后来之体。《自遣》二十咏,雅怀深致,妙有遗音。
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《小品文的危机》:唐末诗风衰落,而小品放了光辉。但罗隐的《谗书》,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;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,别人也称之为隐士,而看他们在《皮子文薮》和《笠泽丛书》中的小品文,并没有忘记天下,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。
陆龟蒙主要作品
陆龟蒙是一位高产的诗人,传世诗歌有600多首,大部分收录在《松陵集》中。 他的小品文大都收在他自编的《笠泽丛书》中。《耒耜经》也最早收在其内。宋朝叶茵,采得陆龟蒙逸诗一百七十余首,合《笠泽丛书》《松陵集》等诗文,编成《甫里先生文集》廿卷,《耒耜经》亦收入其中。以后历代对其诗文又多有转引、摘录等,其中仅《耒耜经》一书的版本,除上述二书外,尚有《四库全书》《丛书集成》《百川学海 》《居家必备》《夷门广腆》《津逮秘书》《学津讨源》《唐人说荟》《五朝小说》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《钦定授时通考》《小十三经》以及《抵恒馆》《全唐文》和《说郭》等不下几十种。还有一些书籍,对其进行过长短不同的节录,其中录文较多者如《王祯农书》《农政全书》以及近代刘仙洲的《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》等。 此外还有《吴兴实录》《小名录》等作品。
陆龟蒙后世纪念
陆龟蒙祠又名甫里先生祠,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保圣寺西院。元末,陆龟蒙的后裔陆德原,重修了祠堂,辟有清风亭、光明阁、杞菊畦、双竹堤、桂子轩、斗鸭池、垂虹桥、斗鸭栏等景,还在祠旁创建了甫里书院。至今,保圣寺西院内,还有清风亭、斗鸭池、垂虹桥、陆龟蒙墓等遗迹。
陆龟蒙补充介绍
陆龟蒙 字鲁望。长洲(今江苏吴县)人。生年不详;约唐中和元年(公元881年)卒。农学。 陆龟蒙出身官僚世家,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之职。早年的陆龟蒙热衷于科举考试。他从小就精通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仪礼》、《春秋》等儒家经典,特别是对《春秋》更有研究。在进土考试中,他以落榜告终。此后,陆龟蒙跟随湖州刺史张博游历,并成为张的助手。后来回到了故乡松江甫里(今江苏吴县东南甪直镇),过起了隐居生活,后人因此称他为“甫里先生”。在甫里,他有田数百亩,屋30楹,牛10头,帮工20多人。由于甫里地势低洼,经常遭受洪涝之害,陆龟蒙因此而常面临着饥谨之苦。在这种情况下,陆龟蒙亲自身扛畚箕,手执铁锸,带领帮工,抗洪救灾,保护庄稼免遭水害。他还亲自参加大田劳动,中耕锄草从不间断。平日稍有闲暇,便带着书籍、茶壶、文具、钓具等往来于江湖之上,当时人又称他为“江湖散人”、“天随子”。他也把自己比作古代隐士涪翁、渔父、江上丈人。在躬耕南亩、垂钓江湖的生活之余,他写下了许多诗、赋、杂著,并于唐乾符六年(公元879年)卧病期间自编《笠泽丛书》,其中便有许多反映农事活动和农民生活的田家诗,如“放牛歌”、“刈麦歌”、“获稻歌”、“蚕赋”、“渔具”、“茶具”等,而他在农学上的贡献,则主要体现在其小品、杂著之中。隋、唐以后,特别是“安史之乱”以后,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移向南方,使得长期以来“火耕水耨”的南方农业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。其标志便是以“耕、耙、耖”为核心的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。而总结这一体系的便首推陆龟蒙,他在《耒耜经》一文中写道:“耕而后有爬,渠疏之义也,散垡去芟者焉。 爬而后有礰礋焉,有磟碡焉。”他还根据自己对“象耕鸟耘”传说的理解,对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提出了“深耕疾耘”的原则。在耕、耙、耖的技术体系中,耕是最重要的一环。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陆龟蒙对当时江东一带重要的水田耕作农具——犁的各部构造与功能作了记述和说明,写了《末铝经》一文。耒耜本是两种原始的翻土农具,传说农业始祖神农氏“断木为耜,揉木为耒”,实际上最初的耒只是一尖头木棒,后来又在尖头木棒的下端安装了一个短棒,用于踏脚这便是耜。使用耒耜的方式,有一人的“力田”。二人的“耦耕”。三人或多人的“劦(协)田
甪直镇 甪(lù)直,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,北靠吴淞江,南临澄湖,西接工业园区,东衔昆山,全镇面积115平方公里(其中澄湖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),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,总人口超20万。苏沪高速、绕城高速、甪直大道、东方大道等道路穿镇而过,区位优越、交通便捷。甪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,文化底蕴深厚,被费孝通先生称为“神州水乡第一镇”。镇内人文……
“陆龟蒙”人物信息来自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人物介绍有误或有更新,请点我纠正/更新。